揭阳
设为首页
加入收藏
暑假工
首 页 灯饰照明 五金机械 电子电器 商务金融 服装制衣 校园招聘 HR管理 职业指导
现场招聘会
搜索指示图片
当前位置: >> 职业指导 >> 简历制作 >> 正文
简历的“名人效应”不足取
时间: 2004/2/13 17:45:23     来源: 互联网     编辑:      点击:13912
[字号: ]
简历,是时下高校毕业生求职必备的自荐材料。我曾看过一些同学的简历,无不为他们的精雕细琢所折服。但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,就是简历上的“名人效应”。有些简历介绍大学主修课程,后面都要加上主讲老师的大名,标以某大学著名教授、研究生导师等。无非为了表明自己系名师门生,借名人添彩。窃以为:这是一种取之不当的行为。

  “名人效应”是商业广告中最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。借助“名人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达到广告宣传目的。简历并非广告,它是向用人单位简要介绍个人经历的资料,其最大特点是“实”、“简”、“精”。当然,采用一些手法为之润色,使之引人关注,这未尝不可,但推崇“名人效应”的做法是否可取却有待商榷的。“良莠不齐”这个成语大家一定很熟悉,大学生虽整体素质较高,但同样存在这种情况,包括学习、生活、心理诸多方面,即便是同一位老师指导下的学生,因素质、能力、经历、努力程度不同而呈现差异。

  拥有名师的指导,只是说明有一个好的外部条件,而不是结果,学与不学、学多学少,还有道德修养、能力素质等因素也是有差别的。名师出高徒,并非个个是高徒。用人单位自然会考虑到这种问题,他们的理念是能力至上,因人而用并非因师而用,借用“名人效应”,并非一定会收到“出奇制胜”的效果。

  同时,这也是不负责任的个人行为,把“名师”用在简历上,试图作为“通行证”,那么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自然又多出一份“差事”。试想,一个能力不足,不被用人单位看好的大学毕业生,简历上赫然印着“主讲老师:某大学资深教授、导师”,不知这是为老师增色,还是为老师抹黑。

  简历要作好,关键是“务实”和“求精”。俗语说: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。大学毕业生用所谓的“名人”装饰门面,是不是对自己的信心有些不足呢? (陈栋)

来源:市场报
我有话说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!
用户名:    验证码:   
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,发言时请遵法守纪注意文明
关于我们 | 求职帮助 | 招聘指南 | 人才派遣 | 联络我们 | 诚聘英才 | 友情链接 | 图站地图
全国客服电话: 0760-22236300 / 0760-22553303 业务电话:0760-22180333 总部地址:中山市小榄镇升平东路1号1310房第2卡
法律顾问:广东香山律师事务所 刘叠律师  中文网址:博天   求职 招聘 博天人才网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110123号 粤ICP备05055544号